OceanEye's Blog

很多人即使只见过一面,已经算见过了最后一面。

@OceanEye5年前

06/29
01:14
杂记

川行随笔

我是早上上的飞机,从广州出发,前往成都参加自主招生考试。

1

来到成都,先拜武侯祠。

从西南一小门入 ,先见到一面池塘。池塘对面是仿古的廊桥,岸边绿树青草,远远望去是有几分园林的意境了。路两旁都是柏树,直挺挺地立着。除柏树外另有一树,枝干向四周伸展,在院子里确是独树一帜的。

再走去,便正式入了祠堂。左手边的长屋作了三国史陈列馆,陈列许多展品。于其中最令人惊奇的是几面铜镜,生锈的地方绿得深沉,未生锈之处仍锃锃有光。我唯独不太欣赏的是一副词,初读起来天花乱坠,复读感觉词句有几分眼熟,再读就发现该词堆砌辞藻、全篇化用,几乎没有新意和思想。

长屋的西头,是祠堂的正殿。正殿分前后两殿,主公刘备在前殿,臣子诸葛亮在后殿。前殿右廊列文臣,左廊列武将,刘关张三人及其子嗣位于前殿最后。刘备像右是其孙刘谌的塑像,左只有一老树根,想必是原来刘禅的塑像被拆除了吧。殿内西南与东南壁有前后出师表的草书碑文,乃岳飞所写,行字流畅,正气凛然。

后殿合列诸葛三代,亦增列许多碑文,我心中有所想,因而无心慢慢品读。父子孙三代皆为蜀汉捐躯,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。但又想起《道德经》中:“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”蜀汉倾颓,忠臣几尽,更显出诸葛亮忠义的可贵。

从后面出祠堂去,一直到近惠陵处,就真正进入了中式园林的世界。鸟戏流光,鱼潜阴翳,竹绕房舍,松起溪前。祠堂东门出去,是一条热闹的巷子,商铺鳞次栉比,游人不绝。看到此景,忽然想起《诫子书》中:“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。”静为学之根,才为学之成,无静不能成学,不学则才无源。若一个人想要潜心做事,其势必要在周遭的浮躁中持静守正,埋下头钻研,才能弄出点名堂。

围墙之内也算是静处,有人来武侯祠观光避暑,有人来武侯祠景仰先人,或二者皆有。祠院内还有一处封闭了数年的屋子,窗棂积了厚厚一层灰尘。这原来应是餐饮场所,现在门户紧闭,只能隔着玻璃缝一窥浮躁逐利的往事。

临行前,回望祠堂,杜甫诗言“锦官城外柏森森”是当时之景。祠堂内的群树、塑像、石碑,自清朝重建武侯祠已经立了百年,守卫着武侯祠的肃穆。但肃穆还归肃穆,若来到此地的人无思考自省,那武侯祠也与其他的风景名胜无异。终还是希望人们离开此地前能再回头看一眼这武侯祠,再想想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,想想蜀汉名士的教诲与精神。

2

第二天以来便是准备与参加成电的自主招生考试。天气大抵是不错的,考试结果也应该都是不错的。一切都算是平平无奇的进行着吧。最后出分是233.7,大约是比较好的分数了,物理考得不好也在意料之内。

考试的地点是清水河校区。校园内有一湖,环湖有行道,大致学生老师闲暇时可以散步观湖。体测那天,偶然路过此湖。湖上几只优哉游哉的野鸭游向湖心的小岛,浅滩处还有一些小鱼小虾。去的时候是下午,没有什么人在散步,大约都在上课吧。

笔试与体测都是平凡的,但面试的题目是关于社会的。主要事件是某哈佛学霸选择轻生,因为她背后承受了诸多压力与不快,更是压抑了自身的想法。这个故事实在有些黑暗,折射出了一些问题,但我自知写不出个所以然,若是能写出来这里也必然放不下,遂放弃了这个念头。

最后忘记去参观成电的图书馆,实是憾事。偶然看到在空置的教室内有学生在认真地自习,想必电科学风一定很好。若是来这里学习唯独饮食是个大问题。

3

就在考完试的那天下午,我与父亲前往宽窄巷子。

宽窄巷子,以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而闻名。初到巷口,小路由青石铺就,眼前屋舍虽经修缮,但也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明清的样式。再往深处走去,茶馆小吃店不一而足,同时小巷也有外来的”星巴克“与“本宫的茶”一类的店。小巷还有些许值得追寻的前朝痕迹。小巷内有一石雕,嵌在门楣上方,色漆脱落些许,凭着残留的痕迹仍能看出当年的色泽。我只能看出其四角是蝠纹,对其余的纹路一概不通,可真是愧对泽厚先生的书了。蝠纹大概寓意着“福至”,可以看出建造时的屋主人对生活幸福美满的向往罢。小巷内还有一些没有开发的古屋,门户紧闭。也许其中有人居住,也许屋主早已厌烦了闹市,搬离了此地。我本想叩门求访,又担心打扰屋主,最终作罢。巷子里其他的屋子或多或少都被破坏性的修缮了,想观察前代的营造确是难事。若真想寻求明清风格的建筑,探索祖辈能工巧匠的技法,我想应该在那些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中走走,或是去其他保护得更好的街巷看看,那样会有更多的收获。

走在街上,耳旁店小二招徕客人的吆喝,游客们的对话,油锅滋滋冒泡的啪啪声,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。我在喧闹中前行,寻找着适合的拍照构图,却最终因为游人过多而不能起手。偶然遇见了此处的三联书店,便迈步进门。书店保留了四合院的构造。这是一个三进的院子,用落地玻璃分隔开一个个区域。最外间有些书,有些文创产品;向里去越过吧台,便能看见阅读区。店里人数不少,不过内内外外都是安静的,这便与外面的世界大相径庭了。

我在拜访小巷时是最欣赏民国的大家的,因此临走时买下一本《先生》。走出书店,望着来时的路,我突然意识到假若紧闭的门扉后有人居住,那他定是一位智者。若是在这里生活,听门外喧扰,品几杯清茶,持一颗静心,人间的修行或许如此。

出巷子时,夕阳挂在屋檐下,老树的绿叶映着残阳的辉光。或许古巷已死,又或者古巷早已焕发新生。

4

以下是杂记。

四川人吃辣真是一绝,这是早就闻名于中国的事情,并不值得多提。但四川人还吃得很咸,而且他们逢辣必喝饮料,真是神奇。

当时拜访武侯祠的的人中,最多的是本地人,其次是外国人,最后是游客。不过我去成都时也并非旅游旺季,想必寒暑假是不同的光景。

有些小店以变脸为噱头,想吸引游人,但现在变脸的绝活已经很少有人去看。希望各类剧种都能在新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,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
成都的生活节奏比较慢,压力并不是很大的。

还有一些对民风的体会,因为只来了成都两日半,并未深入了解民风,不可提。

就此打住先了。

川行随笔